以“成功在于自己”为话题的高考满分作文!

精彩人生
如果人生是一杯茶,会在周围留下余香;如果人生是一杯酒,会在周身留下气息;如果人生是一杯水,会在世间留下点滴;如果人生是一本书,会在脑海留下精神·····但人生会是精彩的吗?

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,都有一个叫“梦想”的东西跟随着他。“梦想”的力量是强大的,它催促你努力学习,它催促你勤奋刻苦,它催促你跌倒爬起·····当你已经抓住它,甚至超过它时,你就成功了。不论何时,一个成功者总是从梦想开始的。

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。每个人都害怕失败,但又不得不拥有一些失败,只有失败后,成功才更加完美。爱迪生研究电灯泡是,就有人嘲笑他:“你都已经用了一千多种灯丝了,为什么还不行呢?干脆用你的头发试试吧!”爱迪生却说:“我失败了一千多次,至少让我知道有一千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。也少有收获吧。”终于,在爱迪生的不懈努力下,第一个电灯泡问世了。失败是成功之母。在失败中得到教训,在失败中汲取经验,在失败中酝酿成功。
奋 斗
不想奋斗者是傻瓜,不能奋斗者是顽石,不敢奋斗者是奴隶。荀子曰:“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大也;不临深谷,不知地之厚也。”奋斗不一定成功,但不奋斗,绝对失败。只有奋斗过的人生才不留遗憾,才更加精彩,才至善至美。只有奋斗,才有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体会和感悟。
以成功为目标,以失败为经验,以奋斗为动力,这样的人生还不精彩吗? 每当人们失败时,总会去找客观原因,而不去找自己的原因。这样时不正确的。同在一个环境下,为什么人家会成功,反而自己却失败?所以这就不是客观环境的原因,而是我们自己的原因。我们渴望成功,但我们不能依赖客观因素的好坏,因为成功与否全部在于自己。

对于我们来说,一次考试的成功或失败,我们总会找各个方面的客观原因,但是我们应该想到,同样坐在一个教室里,同样的老师,同样的学习环境,为什么人家会考得好?这答案只有一个:成绩的好坏跟环境没有多大的关联,全部在于自己。

从小学刚上初中,由于分班成绩不理想,再加上没有好的人际关系,我被分到了被人们评为“比较差”的班级,我曾也因为这个失去了考个好高中的信心。

但是,教我们的老师个个到认真负责,并不因为我们底子薄而放弃我们,而是细致耐心地指导。我的同学也非常好,他们纯洁善良,我很快地就交了很多好朋友。我们的班级非常团结而具有凝聚力。虽然有时候班级会有一点乱,自习纪律有时也不好,但我早已习惯了在这种环境中学习。四年后的中考,我们班的成绩也非常好,我也如愿考入了铁人中学。

在铁中,我被分到了重点班。它的环境和我初中时的环境像极了,由于我早就习惯了这种学习环境,我很快就融入了班集体。在期末分班时,我也又一次如愿地分进了基地班。

从这些经历中,我感悟到我们时常抱怨客观因素是不正确的。客观环境的原因不是影响我们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,成功的主导因素全在于我们自身,我们要学会适应环境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年少时所处的环境非常恶劣,只能在火车上做试验,由于自己的疏忽,不但试验仪器被扔掉,而且还重重地挨了一记耳光。贝多芬是世界闻名的音乐家,他的《命运交响曲》一直到现在仍为人们喜爱。在我眼里它的音乐才华是任何人也比不上的。而就是这样一位创作出世界超一流音乐作品的艺术家,晚年却两耳失聪。一位音乐家两耳失聪会承受多么难以想象的痛苦啊!但他毅然继续音乐创作,凭借的就是他那顽强的毅力和超越自我的决心。这不仅是作品上的超越,更是他精神境界的升华。

环境对于这两位伟人来说并不好,但他们没有放弃,而是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取得了成功。

在现实生活当中,我们身处的环境有好有坏,我们无法以微薄的力量去改变它,我们只能去克服它、战胜它。他就像我们的敌人,不战胜它就会被它打败。所以追求成功的我们只有战胜它才能取得成功。

失败者找借口,我们不应过分去追求环境的好坏,拼搏拥抱成功,态度决定命运,细节决定成败,只有我们战胜环境对我们的干扰、战胜自己、改变态度才能取得成功.

 综观天下无数的成功的事例,你会惊奇的发现:成功,不在于战胜别人,征服别人,而在于战胜自己。
  从小,我就崇拜电视上的英雄,崇拜征战沙场的将军,崇拜用心写作的作家,崇拜运动场上技巧娴熟的运动员,太多太多……可是,我溅溅地发现,我在崇拜中迷失了自我,在羡慕中丧失了自信。
  我把目光投向了另一类人物:保尔。柯察金的成功,我敬佩的是他那钢铁般的意志;张海迪高位截瘫,自学了四门语言,成了著名的作家,我敬仰的是她超人的毅力……他们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-――他们之所以取得了成功,在于他们了一个又一个自我。
  当然,战胜自我并不是那么容易,需要勇气、毅力、和讲究方法。
  战胜自己需要勇气。无论是卧薪尝胆的勾践,还是忍受宫刑的司马迁,都需要超人的勇气和非凡的胆魄。
  战胜自我需要毅力。无论是克服自我惰性,还是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;无论是做好一件小事,还是解决一个问题,都需要一个过程,都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。
  战胜自我才能激发生命的活力,无论是健全的身躯还是残缺的臂膀;无论是优越的条件,还是困境,我们都要战胜自己。战胜自己,要有奋发的勇气,要有克服困难的意志,同时还要不断总结,找出同向成功的方法。
  朋友,不要把战胜别人看的太重,最大的胜利便是战胜自己。让我们“战胜自己”

100多年前,美国出版家阿尔伯特·哈伯德创作了名为《把信送给加西亚》的小册子。在书中,哈伯德诠释了成败之道,评析了主人公罗文打造成功的原因。从中也告诉了我们:怎样追求卓越,怎样成为优秀的人—那些能够不顾一切“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”。
成功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,也是与生俱来的责任。如今,世界上的人有多少,成功的定义就有多少,真可谓见仁见智。想想这句话:“上帝给我们的地方再小,也足够我们成长。”不论我们的地位在哪里,办公室、柜台、书桌、出租车、厨房、农院,还是穿着制服服务、照顾孩子等等,只要我们为这个职位奉献出我们最佳的能力,那么个人的进步也肯定会出现。至少我们要去做三件事:1、不论干什么都要干得出色、干得漂亮。2、要通过全面不断地使用来扩展我们的才智。3、更要时刻准备好,投身到更大的责任中,更宽广的机遇里。成功属于每一个人,除非我们傻得不能再傻,以为成功会从天而降,等着它砸在头上。
我们究竟为谁成功?为自己还是为别人?别人认为你成功吗?你认为自己成功吗?就每一问题的意义而言,成功应该是件很个人化的事,有很多的成功模式,但现实中,人们大多数屈从于外界所认为的成功模式,用它来套用我们个人的情况,只会随声附和,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判断;我们经常追寻的目标是获得别人的承认。不论是否达到这样的模式,我们都失去了提升我们的才智、知识、人格魅力的机会,反而多了很多患得患失的包袱,很累、很沉重。在物欲横流的今天,这样的成功模式很被推崇,辜鸿鸣在《中国人的精神》中指出:“中国人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,正是深沉、博大和纯朴”。中国人在现代竞争中最缺的无疑是西方思想中那种积极、不拘于常规以及与生俱来的自信。什么是成功?谁来衡量你的价值,你或观众?你想给谁留下印象?你的父母?你的配偶?你的邻居?或是那些虚构的“他们”?在被推崇的成功模式中,我们选择了被生活所选择的生活,我们选择了同样的消亡模式,我们选择了被动地发展自己的能力、知识,我们选择了单一的情感、复杂的心态。我们一直为“他们”奔波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样的成功模式渐渐显露了获得的越多,对集体、社会索取的就越多的特点。它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成功模式。
“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?”你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,相信自己,没人能代替你生活。不要被动服从,而要主动开拓,你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好起来,从你主动做好每一件事开始,你就会发现,其实你可以超过很多人。成功意味着跳出桎梏,敲着心中奔放的鼓点前进。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,无论干什么事情,要取得成功,都需要用成绩来说话。所以,你的态度决定一切,请认真“送好每一封信”。成功惟一的要求是:做好自己,你就是你,以任何形式,从方方面面发挥自己的才能,并把这些才智发挥到极致。
如果你付诸于行动,你就能有所收获。准备好了吗?把信送出去吧!

上一篇:关于《忠告》的议论文… 1000字,快…急需



下一篇:以开始为题的递进式议论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