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次有幸赴南京参加了《第三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》,会程历时两天半,聆听了窦桂梅、孙双金、王崧舟、于永正等多位教育大腕的报告以及观摩课。这一次的学习,让我感觉自己好像就是那只从井里跳出来的青蛙,让我感觉外面的世界是那么大,一堂课可以给人那么大的人生启迪。
在这里,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王崧舟老师的《新概念作文》一课。《新概念作文》是小学校语文六年级教材。王老师授课时语言精炼、情感深厚,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首先,王老师课前谈话给我的感受是:未成曲调先有情。
王老师的声音深沉常、浑厚,富有磁性。一上课,他就说:请把作文本打开,翻到最后一页。最后一页干干净净、清清爽爽。请拿出笔,请你在这张最干净、最纯洁的白纸上,写上你最爱的五个人,因为是你最爱的人,请你把字写工整。也许你爱的不止这五个人,但我相信,他们一定是你最爱的。当你在写他们时,他们的音容笑貌也许就涌现在你的脑海,他们的点点滴滴都让你感觉很温暖。
这是王老师的一段开场白。“感人心者,莫先乎情。”王老师在刚上课时,就定下了情感的基调,造成了浓厚的情感氛围,将学生置于特定的“情感场”,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,学生的情感之门一经开启,思绪便如河水般缓缓流淌。
再者,令我印象深的是这堂课让我享受到了完美的对话教学。下面,我将王老师课堂对话的实录片断与大家一起分享:
师:孩子,当你在写这五个时,心中充满了什么样的感受?
生A:很温暖。
生B:敬爱。
生C:我感觉一种幸福感,好像有一缕巴结射入我的心田。
师:多美的文字,多美的感觉!你能再说一遍吗?
生读。
师:孩子们,现我们要玩一种游戏。请听要求:在这五个人当中,请划去一位。
(学生迟疑了。他们似乎明白老师话的含义:划去一位就意味着他们其中的一位亲人将永远从他们身边消失。课堂上静极了,但还是有学生动起了笔。)
师:你把谁划去了?
生A:我把奶奶划去了!
生B:我把叔叔划去了!
生C:我一个也没有划去!因为我心里难过,我一个也舍不得。
(课堂上响起了几个女孩子难过的啜泣声,整个教室弥漫着哀伤与不舍)
生D:我也一个都没有划。
王老师接过话题:孩子们,这是规则,你必须遵守。在生活中,常常会有你舍不得的,但是你不得不舍!也许在哪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,也话是雪花飘落的黄昏,他们就再也不回来了。这也许太残酷了,但现实就是这样。请再划去一位。
(伤感的气氛、悲凉的话语让孩子们感觉他们的亲人正在离他而去,台上响起了更多孩子抑制住的啜泣声。)
这是一声真诚与深刻的对话。它所表达一切都是从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真实之感,有着自然、真切与和谐之美。这充满真诚的教学给人以温暖的感觉,具有感染力与亲和力。它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,激活了学生尘封的记忆,开启了学生幽闭的心智,释放了学生禁固的情愫。
这几天南京之行,真的让我学到很多。
写作文的积累方法和写作技巧
1.认真审题
每篇文章都有一个题目。题目常常是文章的高度浓缩。一篇文章纵有千言万语,若浓缩成一二百字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。若浓缩成几个字就是文章的题目。
离题,是文章的最大毛病。
审题,必须从构成题目的每个词入手,理解题目对文章作了哪些规定和限制。比如《课余生活给我带来了乐趣》,要抓住课余生活、乐趣这些词
2、要有明确中心
文章的中心,就体现了我们对某人或事物的认识,表达某种感受,也是写文章的目的,就是中心思想。
中心要明确。歌颂什么,批评什么,应该一目了然,毫不含糊。
中心要正确。要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去描写人和事,去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中心要集中。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,避免中心过多。
3、内容和形式要有新意
总是跟在别人后面,别人则么些,我也则么写这是最糟糕的。应为每个人的思想认识,思考的方式,生活环境和经历不可能一样。
写作活动,要求把自己生活中观察和感受到的东西,通过大脑的特殊加工,租界内成一片全新的文章,这是一种“创造性劳动”。假如总是重复别人写过的内容,习作水平永远不可能提高这种文章也没人想去读,这样的写作是没有意义的。
4、认真写好我的感受
有些人写文章时,常常因为所写的内容缺乏切身体验,只重视叙事和状物,不太善于表达感受,急急忙忙完晨一篇习作,结果总是干巴巴的。
第一,要留心观察,认真体验,对所写的内容经常要问一问自己:“这时候我在想什么?”“我觉得怎么样?”
第二,作文要思考怎样把我的感受在文中体现出来
第三,初稿写出以后,要反复、认真的修改,看看有没有把我的感受写具体
第四,在平时阅读书时,要认真学习哪些优秀反问是怎样表达感受的对文中感人的要多读,边读边体会